法制晚報訊 近日,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王石在參加某論壇時爆出了:“下一個倒台的可能就是萬科”的觀點,讓業內迅速聚焦。
  市場下行,可以說已經讓不少房企很受傷。實際上,誰都明白房地產“躺著賺錢的日子”已經過去。於是乎大房企修地鐵、賣礦泉水、搞物流……五花八門的“試水”。實際上,受外部環境帶來的壓力,如果大房企想保持原有的規模和增長速度,運作周期就要求企業必須要找新的增長點,而將戰線拉長這都是“被逼的”。
  大房企很受傷,很多中小房企更“悲劇”了。馬太效應漸現,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上半年房地產業併購交易金額987.67億元已超過去年全年水平842.07億元,平均交易規模達到13億元,較去年平均交易金額3.66億元激增255%,可以看出房地產行業進入深度整合階段的預期。
  中小房企真的就沒活路了麽?也不盡然,“小而美”不是講故事。經濟學上有“隱形冠軍”的概念:意思是指這些企業並非為外界高度關註;而這些企業幾乎完全主宰著各自所在的市場領域,他們占有著很高的市場份額,有著獨特的競爭策略。
  不久前,北大附中與北大資源集團戰略合作簽約,雙方宣佈北大附中首批外埠學校將落地北大資源項目所在地——天津和開封。除了教育資源的整合,北大資源還聯合北京大學、方正集團,將金融、IT、醫療醫葯等其他方面自身優勢資源,整合進入了旗下不同項目。
  消息一齣,不知讓多少房企眼紅。引入學校,打造學區房,從而刺激銷售,這是多少房企夢寐以求又積極嘗試的模式。但現實很骨感,由於教育資源配比、入學名額限制等著多問題,更多的開發商望洋興嘆。
  而這家體量不大的房企卻做得雲淡風輕。用北京大學校長王恩哥的話就是,“今天共有的北大基因促成他們的進一步結合,共同邁出北大基礎教育對外發展的第一步,探索一種具有北大特色的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模式。”
  你不服不行。人家都是同姓自家兄弟,學校開到外地這都不叫事!玩的就是“資源整合”。
  北大資源只是一個例子,深耕河南的建業等諸多房企,都是在自己的環節上挖掘出潛力。其實,大房企也很糾結,變,有可能尾大不掉;不變,則溫水煮青蛙。而“小而美”們卻有可能憑藉占據了關鍵環節,不但形成了技術門檻,還形成了壟斷門檻、規模效益。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房企雖然體量沒那麼大,但是依舊過得滋潤。以北大資源為代表的這類公司跟大勢之間並非緊密的捆綁關係,市場大勢對這種企業資源整合和專註研發的影響也很弱。而在當前市場遇冷的情況下,註重深耕、整合創新的企業優勢也將越來越明顯。
  只是這以小博大之術並不好學。要想四兩撥千斤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企業本身有獨特資源門檻;二是,企業掌握的技術門檻;三是,企業的運營門檻。
  過去房地產行業“黃金十年”,多少房企應運而生,無資源、無技術、無創新的“三無”人士手裡有的只是錢。地價在漲,房價在漲,誰會去關心技術、產品;而今市場風雲變化,但很多的房企還在認為降價跑量、保衛現金流,挺過去就會海闊天空。
  然而降價割肉只救一時,挖掘企業資源、提升產品技術,深度整合、回歸產品本質才是企業生命。滄海橫流,中小房企也要活出不一樣的精彩。
  文/馬雲龍  (原標題:隱形冠軍:房企如何以小博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n25hnrlr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