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烏魯木齊7月25日電 (記者 孫亭文)正在新疆青河縣三海子大型石構遺址群及鹿石考古二期發掘的考古專家們,推出了新的研究成果——《新疆青河三海子墓葬及鹿石遺址群考古新收穫》。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邊疆考古中心新疆考古隊隊員郭物25日稱,此研究成果是對2013年考古發掘研究的梳理,主要圍繞發現的鹿石展開。根據鹿石的風格和圖案分析,三海子墓葬及鹿石遺址群主體的時代範圍可能是公元前8至前6世紀,個別遺存的時代可能相對較早或者較晚。
  三海子遺址群,被稱為“中國金字塔”。考古學家初步判斷遺址群中帶鹿石的石構遺址,可能是古代早期游牧人的祭祀遺址。鹿石主要是指經過人工雕刻加工而成的一種碑狀石刻,因雕刻有鹿的圖案而得名。這隻是一個概稱,有很多名叫鹿石的各類形狀石碑並沒有鹿紋,分佈幾乎遍及歐亞草原。
  郭物說,經過連續兩年的發掘,可明顯發現該地區的鹿石在新疆範圍內具有獨特性。三海子地區是世界三大鹿石文化圈的交流點,歐亞草原古代流行的鹿石在此地都有發現,有些還是混合類型。三海子地區是新疆踮腳尖寫實動物風格鹿石和頂端刻槽鹿石(即頭冠狀鹿石)分佈最集中的地區,該類鹿石非常獨特,新疆其他地區很少見到。
  三海子地區西與蒙古國接壤,海拔2700米,總面積達596.16平方公里,大致呈東南—西北方向,在南北長32.4公里、東西寬18.4公里。
  2013年發掘的是花海子湖邊高地的一個大型石圍石堆遺址——花海子3號遺址,整個遺址東西直徑77.8米,為三海子地區第二大遺存。海子,在蒙古語中為“湖泊”之意。
  據悉,2001年,三海子墓葬及鹿石遺址群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中國國家文物局、新疆文物局批准,2013年6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阿勒泰地區文物局和青河縣文物局組成的考古隊首次對三海子墓葬及鹿石遺址群開展考古發掘。
  據介紹,三海子遺址群是研究早期牧業宗教禮儀的重要考古資料,是當地瞭解早期游牧王國以薩滿教為主導的精神世界、天文以及統治意識的重要材料。三海子遺址群對於研究歐亞草原地區從畜牧經濟向游牧經濟的轉變具有重要意義。(完)  (原標題:新疆發現獨特鹿石 有利於歐亞草原經濟演變研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n25hnrlr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